新聞資訊

【APASL訪談】日本最大射頻消融中心肝癌治療經驗及培訓計劃分享
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6-03-07 浏覽量:3380

——訪日本順天堂大學Shuichiro Shiina教授


第25屆APASL年會期間,來自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的Shuichiro Shiina教授在Presidential Plenary環節報告了該院的射頻消融(radiofrequency ablation,RFA)培訓計劃,并在大會現場與我們分享了他在日本使用RFA治療肝細胞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,HCC)的相關經驗。




盡管RFA作為肝髒腫瘤的标準治療方法之一在臨床應用了多年,但該方法的療效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術者的能力。不同術者和不同機構的RFA技術和療效都有不同。Shiina教授所在機構是日本RFA治療量最大的研究中心。在接受《國際肝病》采訪中Shiina教授介紹到,日本在1999年開始開展RFA治療,由于HCC在日本的早期診斷率高,高達50%的HCC患者可接受RFA治療,而在他那裡接受RFA治療的新診斷HCC比例高達90%。近十年來,随着多種先進的輔助技術的引入,如多模式融合成像、超聲對比劑以及精密的設備和裝置的應用,RFA領域有了很大的進步。


Shiina教授稱,相比于外科手術治療HCC,RFA具有明顯優勢,“首先,創傷小,尤其對于一些特殊患者,如>85歲的老老年患者,進展期肝纖維化或并發心肺功能不全者應優先考慮RFA治療。再者,對于複發患者可重複RFA操作,而僅約20%的外科術後患者可耐受再次手術。在我們的研究中心,複發患者中幾乎90%都可再次用RFA治療”。


RFA治療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該中心10年RFA經驗顯示,通過CT 檢查确認約99.4%患者腫瘤被完全清除。在一項為期38.2個月的随訪研究中發現,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為60.2%和27.3%。另一方面,Shiina教授介紹道:“近年來RFA治療相關的并發症發生率也有顯著下降,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症出血(腹腔出血或者血胸)的發生率目前低于0.5%。”


在采訪最後,Shiina教授也指出在RFA治療後如何評估HCC複發以及死亡的風險。“HCC複發有兩種形式。其一是遠處複發,其二是原位腫瘤進展和原位複發。對于前者,腫瘤的大小、數量和血清學腫瘤标志物水平與原位腫瘤顯著相關。而後者,腫瘤的大小是主要因素。總之,在日本,年齡、HCV感染、腫瘤大小和數量以及血清學腫瘤标志物水平如AFP-L3等因素與生存率密切相關。”


為将該院的RFA先進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大家,順天堂大學舉辦了6期RFA培訓班,每期為期2天。培訓項目包括全面深入的授課、實際操作和病例讨論。授課内容包括RFA現狀、RFA裝置、超聲檢查等。實際操作中,第一天的課程将介紹3個計劃行RFA的患者的病曆資料,學員可對其進行超聲檢查;第二天則将對這3個病例實施RFA治療,涉及人工腹水技術、對比增強超聲引導和融合成像等技術。病例讨論中,将組織大家對來自學員的12個困難病例進行學習和讨論。


該培訓班受到了廣泛好評,會後反饋極佳,已有一票難求的趨勢。據Shinna教授在大會上介紹,未來該醫院還計劃開設長達2周的長期培訓班,并且将對外國醫生開設國際性培訓項目(首期國際培訓班已于2015年12月成功舉辦)。